炒币的猫-《从菜鸟到高手:手把手教你建立币市交易系统(上)》
炒币的猫是现货交易大神,以前做操盘手的尤其擅长趋势通道交易,下面是猫神分享的文章《从菜鸟到高手:手把手教你建立币市交易系统》。
推特:@cbdcat
实战分享电报群:https://t.me/lmszzb
前言
请大家做好课前心理预期管理:
1,交易系统的建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难在没有人告诉你的话,可能真的就一辈子无法建立。因为任何好的交易系统由两种以上的交易指标和策略构成,而市场上指标和策略几百种之多,再一排列组合,几百万种可能性之多。没有科学的统计和鉴别方法,穷尽一生都无法一一试验完
2,我要教给你的币市交易系统,从股市移植而来,当时针对币市的特性做了一些修改和参数优化,经过4年的检验,我认为是币市独一无二的。至少这几年我关注过几百个其他币圈自媒体,没有看到和我一样的交易系统,甚至连界面我都没见过和我相似的。
3,这也在我意料之中,懂交易的人不多,又懂股市还能成功移植到币市的人寥寥无几,这寥寥无几中还得要愿意分享,愿意分享还要笔头子功夫过得去,关键是还免费。所以,你们是幸运的。
4,任何交易系统都无法适用于所有行情。所以任何交易系统都有顺风期和逆风期,都是不完美的。追求完美是一种妄念。正确的做法是如何熬过逆风期,把握好顺风期,这个涉及到交易心态的修炼,好在如果建立好交易系统,交易心态失衡的问题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注意,只是缓解。
5,同时也不要以为学会之后就马上天下无敌。要看你运用的时期,昨天发的那个赚6倍多的交易回溯统计表,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逆风期比顺风期要长,真正让你赚到大钱的往往就是一笔交易而已,占所有交易笔数的不到十分之一。
6,如果恰好在顺风期结束的时候进场,可能很长时间都会处在逆风期,会很难受。但只要熬过去,就是光明。前提是得熬,因为谁也不知道哪一笔交易会演化成赚大钱的那一笔。闪电打下来的时候,你必须在场。
7,教给你如此牛逼的交易系统,如果有人都熬不过去、中途而废的话,那么上帝都救不了。建议注销账户,远离这个吃人的零和市场,既然当不了镰刀,也不要去当韭菜。
(一)量化标准
优秀交易系统的最大特征:量化
1,优秀的交易系统必须具备一样东西:量化标准。“马上有一波大行情”不是,得包含多长时间多大幅度;“再跌点就可以买”不是,得包含跌几个点就买;“在别人恐惧时进场”更不是,得包含什么时候几点几分才恐惧、多少点位进场。。。诸如此类。量化标准得是可以明确执行的指令,不能有一点含糊其辞。
2,比如之前我微博经常提到的币市三大铁律:严格止损制度,不重仓一只币,不加杠杆。其中前两条都不算是量化标准。“严格止损”,得包含多少点就必须止损,如果再具体的话就得一条条写清楚到可以简单执行;“不重仓一只币”,得包含多重叫重,五成还是七成。若要建立交易系统,这些东西都必须量化。
3,为何很多交易标准难以执行?因为没有被量化。一旦交易标准无法被量化,就容易向情绪化交易倾斜。交易系统有两个最大的目的:追求长期整体高期望值和把情绪关进制度的笼子。所以,没有被量化的标准不是好标准,哪怕它们看起来很好。有了“量化”的思维,再去面对各种交易策略,心中就有了一杆秤。
4,交易中为什么容易恐慌?恐慌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如果有了量化标准,在交易之前就清楚:涨了、横盘、跌了分别怎么操作?每天盯着交易系统看看第二天的这三个方向分别的策略。如此,何来恐慌?按部就班即可。交易就像流水线操作工人的机械化劳作一样,而不是一场场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冒险游戏。
5,挑选交易策略进入交易系统的过程,“量化思维”可以过滤掉很多看起来很牛逼但事实上毫无实战价值的交易策略。要确保挑选进来的策略,全都是可以触发明确交易指令的,这样才能发挥“系统”的作用,抑制情绪对交易的影响。就像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那样,系统建立后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由机器完成交易。
6,下一篇谈谈关于交易策略的选择标准。我要做的,不仅是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交易系统,还要一步步讲解交易系统是怎样建立的。这样,大家就可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并不一定要照搬我的交易系统。指不定在这里,哪天会突然冒出一个金融天才,未来能成就一番伟业。那我也算有知遇点拨之德,善莫大焉。
(二)交易策略的选择标准
交易策略的选择标准:获利预期,成功率,触发频率
1,挑选交易策略进入交易系统,这一步是最困难的,之前说过,世上策略千千万,到底应该选哪些?不应该选哪些呢?经过“量化思维”的筛除,剩下的具备量化标准的指标和策略依旧多如牛毛。要把这么多指标和策略回溯到过去几十年的行情中去,最后才能得出该指标的优劣、能否加入系统。工作量大得惊人。
2,这样巨量的回溯统计工作,有没有捷径呢?很可惜,没有!顶多也就是一部分指标和策略,可以用软件来跑一跑,更多的还是得自己手动统计。在我过去的二十一年职业投资生涯中,大量时间就是花在这件事情上。世界很公平,没有平白无故的成功。如果你不愿意花时间在研究上,那就得一直花学费在市场上。
3,经济学上有“不可能三角”:货币自主权、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投资上有“不可能三角”: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交易系统领域,我也独创了一个“指标不可能三角”:获利预期高,成功率高,触发频率高。换句话说就是,市场上不存在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指标或者策略。人有三高,指标没有。
4,选择交易策略的第一个标准是:获利预期。前面说过建立交易系统的第一个目的,直白地说就是以期稳定地赚钱、赚大钱。但若某个指标触发后,每次成功的时候只能赚取很少的利润,尽管每次失败的时候亏的不多,那么它就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指标和策略,至少不能当成系统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指标和策略。
5,也就是说,我认为交易系统中最重要的指标和策略,最好是那种一旦成功就能赚到大钱的策略。当然,如果你能找到那种尽管每次赚的利润很少,但成功率极高且触发极为频繁的指标和策略,也很屌。很遗憾多年来我没找到,成功率和触发频率很难兼容。但是有人找到了,就是上章提到的西蒙斯的壁虎式投资。
6,所以,总有些天才让人嫉妒得咬牙切齿,嫉妒之余也得承认,我们就是普通人。既然对于99.99%的人来说,成功率和触发频率无法兼容,那就只剩下一条路:让“获利预期”成为主导,剩下的基因缺陷想办法通过其他策略来弥补。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明白,那些自称在交易市场能一招鲜吃遍天的家伙,99.99%是胡扯。
7,下一篇谈谈关于多个交易策略的配合问题。大家有问题可以在推特主贴下留言,我有时间看到就会回复,尽量不要给我发私信。这样我们就一个问题的公开探讨,也能给其他朋友带去一些新的启发。推特还在摸索中,尤其是这个评论回复的地方和微博完全不一样。所以,有些评论没有回复的话,还请大家见谅!
(三)多策略之间的配合原则
多个交易策略之间的配合原则:互补
1,如果一个指标或策略,就算获利预期不错、成功率也不错,但是触发频率太低的话,便会浪费太多等待的时间,平均收益率算下来也不会令人满意。面对这种兼容了“获利预期”和“成功率”的指标或策略,可遇不可求,只能作为后备策略备用,不能作为日常工具。遇到了就搞一把,遇不到也不影响日常交易。
2,所以,最重要的指标或策略,要同时满足“获利预期”和“触发频率”。这一点之前很多人无法理解。抽丝剥茧写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根据上一章讲到“指标不可能三角”理论,能同时满足这两点的指标和策略,它的“成功率”一定是很低。那就一定需要其他指标或策略来配合补足短板。
3,策略之间的配合原则是:互补。既然主策略在“成功率”上有缺陷,那么就要找到那种“成功率高”的指标来弥补主策略的短板。要留意,用“弥补”来形容可能不太精确,我更喜欢用“接力”这个词来给副指标进行精确定位。大家可能现在无法理解,等后面的章节我用自己的交易系统来举例,就会非常清楚。
4,交易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于交易系统来说,它的艺术性体现在如何把各种策略在K线走势上进行有效、高效地融合。如果你的交易系统是由一个主策略和多个副策略组成,那如何进行有效、高效地融合呢?答案是:仓位权重。写好了仓位权重剧本,最终落到买卖操作上,我们自己当一台机器人就好了。
5,总结来说一句话:我们要找到那个能同时满足“获利预期高”和“触发频率高”的主指标策略,然后找到其他“成功率高”的副指标策略来为其接力,并安排好各自指标策略的仓位权重,并在这一点上进行长期不断地微调和优化。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建立交易系统没那么难?就像一把密码锁,难易就在一瞬间。
6,从下一篇开始进入我自己交易系统的分享章节。再次提醒,我并不认为我自己的系统就是最优的,只是给大家一个基本的参考,让很多朋友能交易生涯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看到交易系统是什么样子的。由于每个人的基本面不同,理论上,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应该建立不同的交易系统,原理相同,表象有所差异而已。
Q:请问趋势投资对个人最主要的要求是什么呢?
A:在没有其它指标或策略互补的情况下,趋势投资最大的问题是成功率很低,也就是说逆风期会比较长,怎样熬过去是对人最大的考验
Q:目前进场标准基本建立,但是止盈太难了,要么早了,要么回撤大了,要么太主观无法量化,怎么破?
A:止盈不以盈利多少作为标准,应当以出现反转信号时止盈。后面文章我会分享自己的交易系统,里面包含进场和离场的标准,你可以参考一下。
(四)交易系统概述
1,一个人的交易可能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言,但是一大群人的交易就会形成秩序,在某些特殊的时刻形成规律。而指标和策略,就是为探明和摸清这些秩序和规律而诞生。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没有太大必要去搞清楚这背后的深层次逻辑,而只需要搞清楚:指标和策略在某些特殊时刻,是否真正具有概率优势。
2,不同交易市场,因为参与方的整体性差异,会导致指标和策略在不同市场之间移植的时候出现水土不服,这时候就需要做修正优化。比如托马斯迪马克的TD序列,13最合适美股市场,而移植到A股就变成9最优;比如比尔威廉姆的一致性获利法,移植到A股就需要在MACD上进行参数调整,才能较大程度发挥作用。
3,我的币市交易系统里,所有的指标和策略都是从A股中移植而来。有一些比较适用,或者说虽然不太适用但回溯和调整起来都很容易,则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优化好了;另外还有一些,不太适用或者我还不确定适不适用的,调整起来就很麻烦,工作量很大,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交易回溯和参数调整优化。
4,比如,结构形成后影响的周期,A股的话是24个周期最优,那币市呢?A股是4小时交易,币市是24小时不间断交易,那结构影响还是24个周期吗?如果不是,如何优化?比如序列,A股是9,而移植到币市却成功率比A股差太多,如何调整?等等这些,都需要做交易回溯,通过统计得出具备概率优势的数值。
5,老粉都知道,我的主战场是股票和期货,炒币只是娱乐,所以没什么精力和动力去做太复杂的指标回溯统计和优化。写这个教程呢,一是做个阶段性总结,给朋友们一点借鉴。二是告知那些有志于币市交易、愿意在此方向深度挖掘的朋友这个具体方向,指不定就有人能自己优化好一些指标策略,那就很哇塞了。
6,我自己交易系统的指标,由三部分组成。1,趋势和结构;2,周期和序列;3,其他指标。只有趋势和结构,有仓位权重。操作上的所有动作,都由它们来决定,且趋势为主,结构为辅。周期和序列是对趋势和结构的精细化辅佐,不能单独使用。其他指标要么进一步辅佐主要指标,要么作为极端行情的备用。
7,严格来说,交易系统应该分为三个版本。1.0版本是只按照一个指标操作。比如开推特的第二篇赚6倍多的交易回溯。这种只用一种策略就能大幅盈利的情况,在股市中几乎不可能。之所以在币市可以实现,是因为币市的震荡期比股市短、单边幅度比股市大。老粉应该耳朵都听出茧了,这就是我转行炒币的原因。
8,2.0版本,就是在1.0主策略的基础上,再加入多个指标为其辅助的交易系统。也就是我现在正在分享的交易系统。3.0版本就是在2.0的基础上,加入了个人对市场走势经验的修正,最主要的修正,体现在仓位管理上,在尊重系统指标的前提上,对仓位进行重新规划。就像西蒙斯的量化交易,也会偶尔出现人工干预。
9,比如说,一轮大牛市过后的一段时间,就算重新站上趋势,2.0版本的标准就是满仓,而3.0可能只进底仓,后面如果走稳再找买点加。因为牛市后的调整止跌站上趋势,按照经验判断,要么是震荡小幅反弹,要么是下跌中继,出现继续V新高的概率不大,所以就算站上趋势也只能小仓位进场。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10,可惜的是,3.0版本和个人能力、交易经验高度相关,对心态控制、交易娴熟度等专业素养的要求很高,完全不具备复制性。这也是为什么微博很多人说看了几年都学不会的原因。所以在这里,我要分享的是多数人能学会的2.0版本。同时,好消息是3.0版本最终取得的成绩并不会比2.0高太多。应付币市,2.0足够了。
11,普通人得练好剑谱先成为高手,不然上了战场就是死路一条,高手百炼成钢变成宗师之后,剑锋所指便是谱,从心所欲不逾矩。好了!教程终于要开始进入正题了,下一章开始讲我的币市交易系统之趋势。这是我整个交易系统的灵魂。应好几个粉丝朋友的要求,我会附图说明,以便让大家能有个更直观的感受。
(五)趋势线和趋势通道
我的币市交易系统之趋势
1,趋势分为趋势线和趋势通道。趋势线是用行情软件自带的画线工具,通过手动连接各个高点与高点、低点与低点之间的连线所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对新手可能不太友好。因为这么多年来,我认为是很简单的东西,照样有大量的朋友觉得看不懂不会弄。如下图,就是我经常在微博上发布的趋势线。

2,这几年在公众号、微博里,画了太多太多的趋势线,也零星作过多次讲解,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再展开详细讲。如果有需要,可以买书自己学,这个属于最基本的知识,是那种只要你愿意花一点点时间,就一定能学会的技能。后面也一样,那些最基础、易分辨、无门槛的知识,我就不展开讲,只讲重点和精华。
3,趋势通道,则是以各种均线为底层逻辑,在交易软件中嵌入调整优化好参数后的通道代码,由软件自动生成,一次性直观地反映当下所处在的行情阶段,不管市面上怎么称呼它,精确地说,我更喜欢叫它多空通道。这个指标对新手比较友好,因为它可以量化到具体点位,相比于趋势线,不需要考虑画线的能力。

4,为什么大家看我微博从来不发趋势通道呢?原因很简单,这玩意不是我的,我是在别人的源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后,嵌入数字货币行情软件、调整参数后使用的。所以大家也不用问找我要这个源代码的问题,只能自己想办法。为了尊重原创,至少我会做到不主动传播。当然,这事不困难,如果用心一定找得到。
5,尽管趋势线和趋势通道在逻辑和细节上有差异,但多年前我就做过两者的交易回溯统计,最后在很多标的物上的表现差不多,几乎可以说是不相上下。比如,春节期间比特币在趋势线上出现了买点信号,随后趋势通道也触发了买点信号。而每次等到趋势线破位的时候,趋势通道也差不多的时间会触发卖出信号。
6,最终体现在整体盈亏上,两者的使用效果会差不多。那么具体到交易系统的选择上,当然两者都可以使用。有画线功底的,就用趋势线,则不用借助其他软件工具;有一定软件代码编程能力的,就用趋势通道,一劳永逸、省心省力。对我个人而言还是更喜欢趋势线,尽管最终收益可能没区别,但是成就感更大。
7,之前那张赚6倍多的交易回溯表,就是按趋势通道做无脑买卖得出的成绩。策略简单得令人发指:站上通道全仓买入;跌破通道全仓卖出。是不是粗糙得一塌糊涂?!趋势最大的优势在于:永不踏空,永不套牢。之前我说只要牛市来就一定抓得住,还有人喷我吹牛逼。只要做到这最简单的一点,牛逼就是现实。

8,要知道,站上趋势通道后,并不是每次都能开启大牛市,甚至成功率很低很低,但是每次大牛市都是从站上趋势通道后开启的,无一例外。同时,跌破趋势通道后,也并不是每次都开启杀跌模式,成功率也很低很低,但是每次大熊市都是从跌破趋势通道后开启的。趋势通道策略,可以保护我们不犯原则性错误。
9,什么叫原则性错误?就是踏空主升浪,死扛主跌浪。“趋势通道”一次性解决了两个最大的问题。不管行情是暴涨还是暴跌,暴涨的主升浪,一定甩不掉你,暴跌的主跌浪,也一定套不住你。这些特性,从交易回溯表上,也看得很清楚:赚最多的一笔交易一口气涨了5倍多,而亏最多的一笔交易只亏了13个点。
10,尽管单单这一个指标就能在币市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它太粗糙不够细腻,有天生的缺陷:成功率太低。在震荡期磨损太严重,但是为了等到那一次大牛市,又不得不忍受磨损。在“成功率”这点上,交易回溯表的数据令人沮丧:仅10%。尽管如此,我依旧认为它是币市投资最佳策略,没有之一。
11,四年前刚入圈,我就发文认为趋势投资是币市最佳策略,现在这个观点还更加笃定。所以,趋势指标当之无愧成为我交易系统的唯一主指标,地位更加牢固。同时,趋势过于粗狂,傻傻地全仓干、全仓斩,还十次只成功一次,显然不太尽如人意。有没有其他指标能一定程度地弥补一下,让趋势变得细腻一些呢?
12,答案是:有的。从成百上千个指标策略中,我选中了“结构”。下一章,讲我的币市交易系统之结构。“结构”是我交易系统中的唯一副指标,也承担了不小的仓位权重。如果说交易系统只能选2个指标的话,那就是趋势和结构。又或是你比较赶时间,没耐心看完所有的教程,那么最后看看下一章,也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