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币的猫-《从菜鸟到高手:手把手教你建立币市交易系统(下)》
(六)结构
我的币市交易系统之结构
1,大多数行情的演化都会经过萌芽、发展、鼎盛、衰竭、转势的过程。如果说“趋势”是典型的右侧交易,是在转势之后的跟进。那么“结构”就是典型的左侧交易,它是对速度的一种势能定性,是从鼎盛到衰退的一种量化标准。我们对“结构”进行跟踪研究,是为了抓住转势的临界点,更加细腻地为趋势服务。
2,结构形成之前,必先出现一种状态:钝化。钝化是结构形成的必经之路。那什么是钝化?直白点说,就是没有表现出应该表现的状态,出现了不同步。当价格创新低,MACD的DIF值不新低,且负脚线出现2根则判定钝化。当钝化发生之后,出现DIF拐头的那一刻,结构就此形成。钝化是种状态,结构形成是一个时刻。
3,结构分为底部结构和顶部结构。上节是以底部结构为例,反之则为顶部结构。两波同向行情中间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反向角线来隔开,通过观察动能上的变化,来跟踪判断速度从鼎盛走向衰退的拐点。必须注意的是,所有价格都要以周期收盘价为准,只有周期走完后,收盘价才能写死,相应的指标值也会写死。
4,结构理论,适用于不同的时间周期。大到日线、周线,小到15分钟线、1分钟线。不同的周期对应不同级别,周期的级别越大,结构形成后产生的力度和影响时间也越大,大周期牵制小周期,小周期服从大周期。如果出现“周期共振”,也就是多个周期都出现结构形成,那么力度和影响时间会更高,并不多见。
5,从量化标准的角度来讲,“趋势通道”的交易标准一目了然,每天的通道上下轨价格肉眼可见;“结构”的交易标准也很清楚,就是钝化后DIF拐头、结构形成的那一刻。前两个月做过一次比特币一年的结构分析,一年来,日线级别底部结构出现过一次,顶部结构出现过两次,分别精准对应最低点和两个最高点。

6,像这样100%成功率的情况,绝非常态。并不是每次重要的高点和低点,都会伴随结构的形成,也并不是每次形成结构后都能促成趋势的反转。只是说,当结构形成之时,才有了交易上的概率优势。如果最终结构失败,市场走了小概率方向,就得及时纠错。交易的本质就是在大概率的地方下注,并防范小概率风险。
7,那么,如何纠错?市场有时候在结构(底部或顶部)形成后,也可能消失,消失后继续钝化,然后再次形成新的结构,如此拉锯。但是,记住一点:在结构形成时买进的仓位,如果市场走了小概率反方向,那么就要纠错(止损或者重新买回),纠错的量化标准是:钝化消失。也就是DIF值低于(或高于)前锋值。
8,单按“趋势通道”来操作,还能赚大钱,因为币市震荡期短单边幅度大。但单按“结构”来操作,我认为效果会差很多。尽管它成功率比较高,但日线级别的触发频率很低,若用更小级别周期,效果又会差很多。更重要的是,“结构”只提供了买入(卖出)的量化标准+纠错的量化标准,并没有形成交易闭环。
9,比如你在一个底部结构买进,但它并没有卖出的标准,因为并不是每个高点都会出现顶部结构。很可能你持仓等来的不是顶部结构,而是回调之后的另一个底部结构。请问你该咋整?又会掉入情绪化交易的陷阱。所以,不仅买得有量化标准,卖也得有量化标准。买卖都有法可依,才能称为成熟稳定的交易系统。
10,所以“结构”的特性很鲜明,单独使用无法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只有配合“趋势”使用,才能扬长避短,实现1+1>2的效果。“趋势”和“结构”在我看来,就是天作之合。它们奠定了交易系统的基石,剩下的仅仅是在它们基础上,加入仓位管理策略和其他指标的辅助。下一篇讲:我的币市交易系统之周期和序列。
Q:讲的太棒了,通俗易懂,就是专业的地方还不太明白。比如负脚线和DIF值,猫哥可以配图指点一下吗?万分感谢!
A:配图这个事情在推特上很麻烦,可以自己去找结构定量分析方面的书籍,更详细的去了解。另外,负角线是我独创的,只有红角线和绿角线之说,因为数字货币行情软件的红绿和股市不一样,所以我用负角线来说明,就是零轴以下我称为负角线,反之就是正角线。
Q:猫兄:2月15号分享的趋势通道的参数方便透露吗?不方便也没关系,不用回复,算我没问!非常感谢猫兄的分享!
A:参数的问题很简单,只要你把代码镶入数字货币行情软件,把通道调整到和我一样,应该不难。
(七)周期和序列
我的币市交易系统之周期和序列
1,周期就是时间周期。大致分为1分钟、5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4小时、日线、周线、月线、年线。。。之前好像提过,绝大多数指标和策略,同样适用于不同的周期,为什么要跟踪研究不同的时间周期呢?就是为了尽量搞清楚当下的行情,大环境、小环境、微观环境,正在发生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2,我认为跟踪研究时间周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很多情况下的低点,会伴随某个小级别周期的买点触发。比如,有时候日线级别的结构并没有形成,而60分钟的结构却形成了。“结构”是有仓位权重的,显然这个60分钟的结构也可以具备操作性。但如果你不去跟踪研究各个周期的当下结构情况,就很容易错过。
3,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一种情况是:在某个时刻,各个周期都出现结构,这叫“周期共振”,这是令人兴奋的迹象,会比单个周期触发结构的成功率和力度要大很多。但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大周期结构对应的行情反转力度大,小周期结构对应的行情反转力度小,不同周期下的趋势和结构情况,构成了买卖依据。
4,之前说过“结构”是左侧指标,得结合趋势来使用,单独使用的意义不大。“结构”最大的意义在于:借助结构产生的转势力度,助力K线突破趋势。所以“接力”这个词是不是更恰当?问题是,日线等大周期的结构触发频率太低,这时候就需要从更小周期寻找机会,尽管小周期的力度和影响时间不如大周期。
5,如果价格距离趋势很近,那么任何周期形成的结构,都可能最终形成趋势上的突破;如果价格距离趋势有点远呢?可能小周期的结构最终形成不了突破,但是大周期的结构却可以;如果价格距离趋势特别远呢?可能任何周期的结构都无法形成突破。但是“结构”的出现,就是买入的标准,又不得不买。怎么破?
6,对这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的答案是:精细化的仓位管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标准化,标准的事情流程化”,啥叫简单化?就是一条一条列出可能出现的情况。啥叫标准化?就是针对一条一条简单的情况,做出应对条款。啥叫流程化?就是遇到哪种情况,就无条件地像机器人那样去按条款去做。
7,“仓位管理”会在后面章节单独详聊。如果说这个2.0交易系统中存在唯一没有精确量化的东西,就是:价格距离趋势“远近”的判定标准。这个判断虽然对我来说很简单,但我也想尽量量化这个东东,不过实在没办法,这个与交易市场不同、交易经验不同相关。也不用担心,就算做不到精准,对结果影响不大。
8,关于时间周期的选择,这个得看各人喜好和实际情况。包括前天有人问画线的周期如何选择,也是同样的问题。一般我会用日线为主要周期,更小一点级别周期来辅助,一般不考虑30分钟以下的周期,这样平时也不用太耗精力。这样的周期配合,只需要偶尔看看,有时候几天不看也行,特殊节点盯一下盘即可。
9,如果炒币是副业且完全没时间盯盘,选周线甚至月线为主周期做长线,用日线等小一点级别的周期来辅助,可能一年都不用交易一次;如果用分钟级别为主要周期的话,比如30分钟,15分钟,5分钟,那就是超短线,需要连续盯盘,对交易执行力要求也会更高一些,适合职业选手,我偶尔精力允许也会玩一玩。
10,序列,是个头疼的问题。炒币几年来,我还一直没有花时间精力去优化这个指标。虽然“序列”在股市中的表现很优秀,但我也没有给它一点点仓位权重。也就是说,不管它再怎么准,都不能以它的触发标准来指导任何仓位的买卖操作,因为它除了没有形成交易闭环之外还有个致命缺陷:单边行情中表现很差。

11,具体来说,“序列”因为程式设计的底层逻辑缺陷,导致它在单边行情中表现较差,一旦失败,就会犯卖太早或买太早的错误,加上它的纠错机制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概率优势。这是趋势投资中的大忌,不能容忍。在此,我并不想关于序列讲太多,因为:它移植到币市来,整体成功率更让人失望,得下功夫优化。
12,如果优化得好,能达到股市那样的准确率,那么它就是“结构”的好帮手。它的最大意义在于:辅助判断结构的形成。尤其是在钝化状态,如果出现“序列”的触发信号,那么结构形成的概率会大增。我大概是没这个动力再花时间去优化它了,没有它对交易系统的整体性也没太大影响。有兴趣的朋友倒可试试。
Q:猫神,有个新的问题。感觉如文章所说,结构和趋势结合会有更大的成功率。可能在一些情况下,趋势还没破,结构指标展示可能会破,然后卖出了。后来发现结构指标没对。那在单边行情下,就是要放弃这一整波行情吗?
A:你没看仔细。结构触发、最终失败,就得纠错。纠错的标准是钝化消失。如果钝化消失,就得把卖出的仓位再买回来
(八)其他指标
我的币市交易系统之其他指标
1,很多新手问我,需要学哪些技术分析?看哪些相关书籍?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先多多益善。结果很多人的确很努力,看了大量书籍,学了大量技术,却也依旧炒不好这个币。应该是:先多多益善,然后形成系统,再多多益善。很多人却忽略了这个过程,永远在多多益善中不得其法,最终怀疑技术的有效性。
2,第一个多多益善,是得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第二个多多益善,是用更多的技术来辅助交易系统。所以当你感觉“懂了很多技术,却依旧炒不好这个币”、遇到瓶颈无法突破的时候,就到了该建立属于自己交易系统的时候了。接下来,聊聊为什么对于交易系统的“其他指标”得是“多多益善”、其意义在哪里。
3,K线的运行自有其内在规律,没人能全方位参透,各类技术分析也只是为了试图参透某个部分,各有长短。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各有说辞。但如果你把尽可能多的“盲人”都抓过来问清楚,最后做做画像拼图,是不是对于“大象长啥样”清晰多了呢?仅靠邓超一个人的描述,“美人鱼”可能就长得稀奇古怪了。
4,“多多益善”的意义在于:虽然它们并不影响仓位权重,好像人畜无害、可有可无的样子,但它们的存在能帮助你建立更加完善的交易系统,以及交易系统不断迭代升级优化的储备。如果储备不够多、研究不够深,系统便会永远僵固在那里,失去了迭代升级的可能性。从高手晋升为宗师,这是必须经过的阶段。
5,比如经过长期跟踪深入研究,你愈发认为某个指标在某个特殊时刻具备很高的概率优势,你完全可以把它加入到权重指标,重组一下仓位策略。不一定要按我交易系统的一二三来安排,世上没有完美的交易系统,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要能科学选择、严格执行、具备迭代能力,迟早会成为优秀的交易系统。
6,写到这里,估计又会有人说能不能直接再多发一些指标呢?没办法,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不愿意深入学习、深入思考的人。其实在金融圈我已经算是很懒的了,和我有点私交的国内几个证券业大佬,哪个不是学富五车还继续保持昂扬的学习热情呢!看到他们我就会感慨,比你牛逼的人还比你勤奋,是多么的无奈。
7,好了,其实本章应该算是所有十章里最不重要的一章,是为了保证“交易系统”的完整性而写。就算没它们的存在,目前的交易系统应付币市也是绰绰有余的。下一章就很重要了,讲讲精细化仓位管理。有句话叫:脱离了仓位的交易系统就是耍流氓。接下来分享我自己交易系统的仓位管理,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九)仓位管理
我的币市交易系统之仓位管理
1,前面说过,每个人的风格不同、理念不同、逻辑不同、所选周期不同、资金量不同、风险承受度不同,原则上所建立的交易系统也会不同,就算交易系统里所选的指标和策略都一样,可能因为这些差异而仓位策略也不尽相同。所以我只分享我自己的交易系统,包括这一章的仓位策略。意在给大家带去一些启发。
2,这一章最为简单,无非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但是意义还是很重大的。仓位划分合不合理不是最重要的,量化工作做还是不做、执行还是不执行,才是最重要的。微博上也提过一两次,我的仓位权重,只由趋势和结构来决定:趋势决定10成仓,结构最多决定4成仓。这是基本原则,所有细化由此开始。
3,趋势分为趋势下和趋势上。趋势下,原则上空仓;趋势上,原则上满仓。趋势上的底部结构没有意义,因为满仓买无可买;趋势下的顶部结构也没有意义,因为空仓卖无可卖。如果出现趋势下的底部结构或趋势上的顶部结构,则最多可买卖4成仓位。也就是说,趋势上最少保留6成仓,趋势下最多买进4成仓。
4,结构决定的这4成仓位权重之分配,有两个要素:时间周期和距离趋势的远近。短周期形成结构(如60分钟级别结构)+距离远,1成仓。短周期形成结构(如60分钟级别结构)+距离近,2成仓。长周期形成结构(如日线级别结构)+距离远,3成仓。长周期形成结构(如日线级别结构)+距离近,4成仓。
5,之前的章节提过,2.0交易系统中存在唯一没有精确量化的东西,就是:价格距离趋势“远近”的判定标准。当时为什么又说就算做不到精准,对结果影响不大呢?看到这里应该明白了吧,就算判断不对远和近,在仓位上的差距也就1成而已,等后期趋势指标触发后,仓位很快也就趋于一致了,最终的差异很小。
6,有种特殊情况得注意:当趋势指标刚触发的时候,如果这时恰好又形成了钝化、结构触发概率很大,就得多等等。不以趋势为标准,要临时切换成以钝化消失为标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将交易做得更加细腻,避免大概率出现的磨损。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极低,一般出现在震荡期。一旦出现,帮助还是很大的。
7,临时切换的逻辑是:距离趋势极近,如果一旦结构形成,重新回到原趋势是有概率优势的。如果成功,可以规避不少点位的磨损;就算结构形成失败、钝化消失,再进行操作,多付出的代价也很小,何况成功的概率高于失败的概率。两者相衡,最优策略就是临时切换标准。注意:仓位标准还是按趋势的标准来。
8,如果能把交易中所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形,都在仓位管理上进行一一量化,每天都知道第二天的交易标准以及对应的仓位策略,什么情况买或卖?买几成?卖几成?那么,交易还算是一件很困难、很复杂的事情吗?通过完善健全的交易系统,把我们自己变成一台无情的交易机器。最终,时间会给我们丰厚的回报。
(十)交易的易与难
我的币市交易系统之易与难
1,布拉德皮特曾主演过系列片《十一罗汉》、《十二罗汉》、《十三罗汉》,讲的是找到一群身怀各种绝技的人,组建一个团队,最终达成普通人无法想象的高难度目标。如果知识面不够广,可能压根都不知道应该找哪些人;如果对这些人了解得不够深入,也压根不知道这些人合不合适、能不能胜任各自的工作。
2,一旦找到并建好这样的团队,后面的事情就变得相对简单很多。是的,你应该知道我说的不仅仅是那部电影。建立交易系统也是一样,这个建立过程很艰辛,不过一旦建立起来,后面的事情也会简单很多。之前面对交易,是随意的、随机的、情绪波动极大的,有了系统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人会感觉非常踏实。
3,这种踏实感来自于交易系统把你90%的情绪,通过精细量化的制度关进了笼子。从此,你的每一笔买卖、每一成仓位的安排,都有理有据。交易也从一件对个人能力要求极高的事,变成了机械化的按部就班,这就是交易系统给你的赋能。从此,你将不再经受市场各种风吹草动的蛊惑,不再承受贪婪和恐惧的折磨。
4,那种双脚踩在大地上的厚重感和踏实感,是没有交易系统的人无法体会到的。一旦拥有,你会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原来,交易能如此简单!难到不是吗?以我的系统为例,只需耐心等到趋势和结构触发之时,参照仓位管理细则一一对应操作即可。不要以为那些华尔街大神的操作有多神秘,日常工作也平淡无奇。
5,同样的成果,放到不同人手上,最终效果天差地别。原因在于:这些是经过深度学习和思考后的产物,还是道听途说的拿来主义,还是根本就不相信、就像这几天偶尔有杠精对这个教程嗤之以鼻。正如《教父》中所言: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6,哪怕所有东西都一样,如果没有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执行起来便会大打折扣,一旦操作变形,系统即刻崩塌。因为没有完美的交易系统,任何系统都存在逆风期。如果顺风水水倒还没啥差别,一旦长期处在逆风期,信念的力量就成了最重要的法宝。毕竟在真实交易中,你还得需要自己来对抗那10%的情绪残余。
7,就像之前那张回溯表所记载的历程一样,运气不好的话,可能是得先做亏10次交易,最终才能等到的那一次精彩绝伦的大成功。问题是有多少人能坚持到最后?我可以带你走到90步,但是最后这10步,还得你自己一步步来走,毕竟账户是自己的,你得亲自面对最后的这一道屏障。走过之后,才是真正的大光明。
8,至此,系统教程算是完成了。篇幅问题很多内容我讲的不具体,但重点都讲到了,课后大家可以自己找资料针对性学习。接下来计划针对一些交易问题,附上十篇交易系统的番外篇,敬请关注。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我很喜欢的话作为教程的结尾,与君共勉: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